夏季樱花容易出现叶片穿孔,枝条干枯的情况。除了我们容易识别的虫害危害之外,导致穿孔的主要是褐斑病,分为细菌性和真菌性2种。枝条干枯,除了天牛等蛀虫危害外,还有就是枝枯病导致的。所以我们在发现异常后,一定要检查到底是哪个方面的问题,才能对症下药,及时防治。
一、褐斑病:主要危害樱花叶片,有时也侵染嫩梢。发病初期,感病叶面出现针尖大小的斑点,斑点紫褐色,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近圆形斑。病斑褐色至灰白色,病斑边缘紫褐色,直径可达5mm。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灰褐色状物,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。病斑中部干枯脱落,呈穿孔状,穿孔边缘整齐。发病严重时,叶片布满穿孔,引起落叶。
樱花褐斑穿孔病病菌在病叶或梢部越冬,翌年产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,从气孔侵入。每年6月始发,8-9月病重。大风雨多的年份病重,夏季干旱、树势弱易发病。细菌性穿孔病在枝条溃疡内及病芽内越冬,翌年气温回升,细菌借助风雨、昆虫传播,从气孔或皮孔侵入,每年4月下旬开始,6-7月病重。
二、枝枯病:发病的枝条枯死,多发生在树冠下方或中间部位的枝条,初期枝条变灰色失水,皮层皱缩,后期枝条出现黑色小点。每年5月份开始危害,通过皮孔、伤口等侵入。树势弱、雨水多容易发病。每年5-9月是主要危害期。一旦发现个别枝条干枯,就要及时检查是否是枝枯病,提前防治。
三、防治措施:
1、褐斑病:使用叶贝健+光合素+扫斑,不论是真菌还是细菌都可以治。预防可以用双佳杀菌,4月开始,每月喷施一次。
2、枝枯病:预防可用辛菌胺、春雷王铜喷雾预防。一旦发生后使用透翠干腐病套装+春雷王铜喷雾2次。